本文主要介绍了药物流产常用的药物,即米非司酮片和米索前列醇片。阐述了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、服用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。同时强调了药物流产的适用条件、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,提醒女性在进行药物流产时要谨慎,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药物流产,是不少意外怀孕女性会考虑的一种终止妊娠方式。它避免了手术器械对子宫的直接操作,相对来说在心理和身体上给女性的压力较小。那么,药物流产吃的是什么药呢?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是米非司酮片和米索前列醇片。
米非司酮片
米非司酮是一种类固醇类的抗孕激素制剂,具有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作用。它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,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,从而阻断孕酮活性而终止妊娠。同时,它还会使子宫蜕膜变性坏死、宫颈软化。
一般来说,米非司酮片需要空腹或进食2小时后口服。常见的服用方法是分三天服用,第一天早上两片,晚上一片;第二天早晚各一片;第三天早上服用米索前列醇片。在服用米非司酮片后,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,比如恶心、乏力、下腹痛、头晕、乳房胀、头痛、呕吐等,但症状较轻微,无需处理。不过,有一些女性可能会在服用米非司酮期间就出现少量阴道流血,这也属于正常现象。
米索前列醇片
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类似物,具有子宫兴奋和宫颈软化作用。在服用米非司酮使胚胎松动后,米索前列醇能促使子宫收缩,将妊娠物排出体外。通常在服用米非司酮片的第三天,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片。服药后,女性会感到子宫开始收缩,出现类似痛经的腹痛,随后妊娠囊会排出。
服用米索前列醇后,除了腹痛、阴道流血外,还可能出现腹泻、寒战、发热等不良反应。大多数情况下,这些症状在药物代谢后会自行缓解。需要注意的是,米索前列醇有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,所以有心脏病、青光眼、哮喘、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的女性是不适合使用的。
药物流产的注意事项
虽然药物流产使用的药物看起来简单,但并不是所有怀孕女性都适合。药物流产只适用于怀孕49天以内、年龄小于40岁、自愿要求结束妊娠的健康女性。而且,在进行药物流产前,必须先到医院进行B超检查,确定是宫内妊娠,排除宫外孕的可能。
整个药物流产过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。因为药物流产可能会出现流产不全的情况,即妊娠物没有完全排出,导致阴道持续流血、感染等问题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可能需要进行清宫手术。另外,药物流产后,女性要注意休息,避免劳累,保持外阴清洁,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。
药物流产的风险
除了前面提到的流产不全,药物流产还可能有其他风险。比如,药物过敏,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,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危及生命。还有,药流后可能会引起月经失调,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,月经量增多等。而且,如果药流后不注意卫生和护理,容易引发盆腔炎等妇科炎症,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以后的生育。